夜经济:沉寂消费的崛起密码!
2022-11-04 16:57:00
318
随着滚烫暑期的到来,气温一路攀升,“夜经济”也被按下“加热键”。
夏天里,一座城市最精彩的风景不在白天,而在日落之后。夜幕降临,城市披上了霓虹衣裳,街道车水马龙,人流如织,烟火蒸腾。人们的外出和消费热情,在夜晚达到了顶峰。

华灯初上,夜生活拉开序幕
近年来,越来越多的城市进入“夜间模式”,夜京城、不夜重庆、“Young城Yeah市”(谐音“羊城夜市”)……各个城市纷纷致力于将夜经济打造为招牌。
夜经济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活力与繁荣,与城市发展深度关联,对于提振消费、扩大内需有着重要作用。特别是在疫情常态化的当下,夜经济更有了时代的担当,沉寂的消费市场需要重新燃起烟火气,释放新活力。
1
夜经济火热发展的机遇
何为夜经济?
所谓夜间经济,是指发生在当日18∶00到次日6∶00,以当地居民、工作人群及游客为消费主体,以购物、餐饮、旅游、娱乐、影视、休闲等为主要形式的现代消费经济。
夜间消费大多是服务性消费,几乎涵盖了商业、交通运输业、餐饮业、旅游业、娱乐业等所有第三产业。
商务部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,我国60%的消费发生在夜间,大型商场每天18时至22时的销售额占比超过全天的50%。
相较于白天,夜间消费显示出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。基于中国庞大的人口红利及城市规模,夜间经济可谓蕴藏着万亿商机。

汕头小公园商业街
夜经济由来已久,延续至今,2018年以来更是呈火爆趋势,许多城市纷纷加入这场竞争。
夜经济火热发展的机遇,首先得益于消费需求和层次的不断升级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的质量,夜生活也成为了大家放松解压的选择。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,城市众多的休闲娱乐文化场所和丰富多彩的市井文化,不断地丰富着夜经济业态,为城市夜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。
其次,是消费观念的转变。除了普通的物质消费,人们也变得更加注重精神消费,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消费主力军,对消费有着更细致和个性化的需求,更愿意把钱花在让自身舒心的事物上。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,经历了白天的繁忙工作后,更需要在夜晚“蓄电”,一场夜游、一场沙龙、一场电影等,都是夜晚给予的独特治愈。

贵阳美食街
再者,从中央到地方持续出台的鼓励政策,为发展夜经济提供了有力的支撑。夜间经济可以通过延长经济活动时间,满足不同层次的多元消费,并拉动就业、带动创业,进而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活力。因此,发展城市夜经济,成为了众多城市打造新名片的重要契机。
2004年,青岛市成为首个专门出台政策促进夜经济发展的城市,2018年以后,北京、上海、天津、成都、济南等城市也紧密推出政策;2019年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》,明确指出发展夜间经济——到2022年,建设200个以上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,夜间文旅消费规模持续扩大。更多的扶持政策还在路上。
当下,中国城市夜经济的发展,面临着新时代带来的新机遇。
2
一二线城市创新,三四线城市增长
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,夜经济的繁荣程度,与这座城市的消费力、活力深度关联。
我国夜经济发展至今,一二线城市夜经济已处于相对稳定阶段,并不断地往创新方向提档升级。
2021年中国城市夜经济影响力十强城市分别为:重庆、长沙、青岛、成都、上海、北京、武汉、深圳、广州和天津。
以网红城市重庆为例,重庆位居2021年中国城市夜经济影响力十强城市榜首,连续三年排名第一,是名副其实的“不夜城”。
其实早在2014年,重庆便出台了《关于发展夜市经济的意见》,从政策上扶持引导重庆夜经济的蓬勃发展。从2016年开始,每年7-9月都会开展以“夜重庆·潮生活”为主题的夜市文化节。2020年,重庆发布的《关于加快夜间经济发展促进消费增长的意见》,提到要培育夜间经济集聚区,打造“重庆味、国际范”的“不夜城”。2021年,重庆获批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五个城市之一。

重庆洪崖洞
截至2021年底,重庆全市已建成12个百亿元级商圈、23条市级特色商业街、17条中华美食街。2021年,重庆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67.7亿元,增长18.5%,高于全国6个百分点,增速列全国第3位。
重庆在夜经济中脱颖而出,与其自身魅力、努力不可分割。“8D立体”的魔幻地形、豪爽火辣的江湖文化、加上奇丽醉人的夜景,造就了重庆独特的网红气质,吸引各地游客慕名而来,洪崖洞、解放碑、观音桥、九街等地标夜景,更是带动了当地的夜间消费。
此外,重庆还通过举办各式各样的消费活动,吸引商圈、商业综合体、街区及“商旅文”领域的商家积极参与,覆盖美食、养生、赏景、演出、游玩、购物等多个领域,助力夜经济发展。还有诸如时尚街区、潮流夜市、文创集市、微演艺等新形态,也正成为夜经济发展的活力因子。
另一方面,三四线城市的夜经济正迎来爆发式增长。
《2021“百城、千街、万店”消费指数报告》显示,夜间消费活跃度前20强城市分别为:洛阳、郑州、许昌、邯郸、扬州、周口、厦门、南阳、呼和浩特、榆林、商丘、株洲、菏泽、襄阳、武汉、烟台、南京、太原、淄博、新乡。
从上榜的城市中可以看到,不少三四线城市的夜晚,越来越亮。
以千年古都洛阳为例,洛阳历史文化深厚,旅游资源丰富,发展夜经济的条件得天独厚。2020年,洛阳出台了《打造“古都夜八点”文旅消费品牌行动方案》,提出创新夜游产品,繁荣夜间文化旅游市场,激活文旅消费,让“古都夜八点”成为洛阳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新亮点。

身着汉服夜游龙门
在“古都夜八点”活动的开展下,龙门石窟推出“夜游龙门”项目,让游客感受别样夜色;隋唐洛阳城应天门、九洲池彩灯闪烁;洛邑古城内,身着汉服的游客在光影交错中惬意游玩……夜晚的古都,同样充满了精彩与活力。
近年来,三四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,城市发展日新月异,这为发展夜经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。休闲文化空间增多,消费场景增多,也就意味着夜经济新业态也不断增多。
此外,三四线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较高,经济压力较小,更有消费意愿。在消费升级和幸福升级的前提下,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改变,夜消费成为社交和释放情绪的不二选择。

三四线城市热闹的夜生活
而且,三四线城市相对于一二线大城市来说,生活节奏比较慢,当地人群除了有一定消费能力外,更重要的是还有充裕的消费时间。小城市普遍为“熟人生态圈”,人们倾向于在餐厅、街边摊、酒吧、KTV等带有社交属性的场所消费,也因此带动了三四线城市的夜间消费活跃度。
可以预见的是,夜经济版图除了在三四线城市不断扩大,还会逐步渗透到县域,进一步激发县域的夜经济潜力。
3
城市与夜经济的“双向奔赴”
虽然我国城市夜经济呈现爆发态势,但就当下发展情况来看,依旧存在短板,面临诸多挑战,如优质项目供给不足、文化IP意识淡薄、产品内容单一、同质化现象严重、城市配套服务不完善、城市规划管理缺位等。
在越来越多城市与夜经济“双向奔赴”的趋势下,夜经济如何进一步高质量发展?城市的夜晚如何愈加闪亮呢?
夜经济在快速迭代升级,光靠简单的“吃吃喝喝”,已经很难再有打动更多消费欲求的空间。夜经济想要进一步高质量发展,还得做到让人心动、行动、留恋。

夜晚的城市,灯火璀璨
第一,要创新丰富多元的夜间经济业态。
我国夜经济产品大多局限于餐饮、购物、游船、灯光秀,而文化、体育、竞技、表演、康养之类的产品投资匮乏,业态单一,各种游客参与性、体验性与学习性强的夜间经济业态亟待开发。只有提供更丰富多元的活动形式,才能更好满足人们的需求,吸引更多人进行消费。
第二,要突出城市文化特色,重视品牌打造。
夜经济的繁荣,可不仅仅是灯火璀璨、彻夜长明,千篇一律总归不能留住人心。除了致力于夜景灯光的打造,还应重视文化内核,充分挖掘城市特色文化,打造成独一无二的品牌名片。

洛阳应天门夜景
如西安大唐不夜城、青岛啤酒文化、天津相声文化、南京夜泊秦淮等,都是当地发展夜经济可充分结合的优势资源,抓住了文化核心后,加强品牌建设,开发符合城市定位和气质的夜间旅游产品,才有助于形成与其他城市的错位竞争,形成城市独有的长久吸引力。
第三,要统筹规划,合理布局,提高城市配套管理水平。
在火爆的夜经济背景下,城市交通拥挤、噪声污染、灯光污染、安全等问题也逐渐暴露,缺乏合理设施与服务配套,是夜经济发展的瓶颈。
因此,发展夜经济要具备前瞻的眼光,须做好相关发展规划,科学布局夜生活场所空间,营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夜经济载体。对城市夜间休闲、购物、文化娱乐、餐饮、旅游等场所合理布局,实现夜经济特色化、集约化、规模化发展。满足夜生活丰富多元需求的同时,也要不断提升消费体验。
“一个地区夜晚的灯光亮度与它的GDP成正比”,越来越热的夜经济,折射出我国经济发展、大众生活丰富多彩的景象。
在未来一段时间,越来越多的城市夜经济发展将走上特色开拓之路,探索城市消费的一片“新蓝海”。中国“不夜城”的百舸争流,将越来越精彩。
本文为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
